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法制日报见习记者黄浩栋
随着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日益肆虐,国内输入性疫情的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对于上海来讲,如何实现稳控成为考验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
上海长宁区外籍人士居住集中,涉外社区众多。从国内疫情暴发之初,长宁区就全面探索涉外社区疫情依法防控机制,如今面对严峻的输入性疫情,长宁区延续先前的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三驾马车”的牵引力,进一步整合和发挥基层治理组织、志愿者队伍、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合力,加强社区依法治理和疫情防控普法宣传。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实地探访涉外社区疫情依法防控的“长宁方案”。
“三驾马车”引领规约制定
走进荣华居民区,记者看到这里的进门登记处放着一张张有着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版本的“融情卡”。小卡片上简洁明了地告知返沪居民要主动配合登记和自我健康管理,并注明了发热门诊的地址、长宁区疾控中心应急电话、“12345”市民热线、上海市外事办网站地址、属地居委会和物业联系电话等博天堂开户网址的联系方式。
而在古北国际花园物业管理处接待台上,记者见到了4本整齐摆放的登记册,分别为外籍人士住户明细、家政人员信息登记、回沪健康管理、健康状态信息登记。
通过详细的登记,管理员对小区内每户居民的姓名、住址、证件、博天堂开户网址的联系方式、居住类型、回沪日期和家庭人员了如指掌。
记者注意到,其中用粉色荧光笔标注的住户需要进行14天居家观察,轮班工作人员将及时上门关注该户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
“境外输入疫情的防控对社区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居委会和辖区内各小区的物业、业委会建立紧密的联防联动机制,发动小区楼组长收集和上报外籍人士回沪隔离信息,居委会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工作人员上门讲解政策和细节落实。”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盛弘的手机里有一个专门的涉外疫情防控工作群,居委会干部和各小区物业、业委会负责人都在群中,相关情况都会在工作群里迅速得以反映。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长宁区涉外社区疫情防控的标配,鉴于涉外社区居民对政策理解不尽相同的特殊情况,居委会组织各个社区利用工作群和业主群经过充分讨论形成意见,然后广泛征求业主意见,共同制定适用于本小区的“防疫临时规约”,这种通过民主协商形成的规约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规则支撑。
“涉外疫情防控是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的大考,我们推出的防疫举措既要有法有据,也要合情合理。
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作为社区治理的‘三驾马车’,应当起到统筹引导作用,三者合力引导居民在法治框架下进行自治协商,才能提高涉外社区的依法治理效能,为打赢涉外疫情防控战奠定基础。”盛弘告诉记者。
外籍志愿者助力依法防疫
上午9时,江苏路街道华山居民区的志愿者贾柯木敲开了一名法国住户亚历山大的家门,贾柯木用流利的法语询问亚历山大的情况,并告诉他体温测量、快递外卖、垃圾处理等防疫需要注意的事项。
贾柯木虽然有个中文名,但他却是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由于工作关系已在中国定居近20年。今年他一直在中国,对国内一系列抗疫政策很熟悉。
“我在上海多年,早已融入这里的环境,作为社区一分子,我也想宣传好防疫的政策和法律,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出于这种想法,贾柯木成了一名疫情防控的社区志愿者,熟练掌握中、英、意、法四门语言的他如今更是成为了涉外疫情防控的得力助手。
“华山居民区外籍人士数量虽不算很多,但是国籍构成纷杂,单单一门英语已无法有效满足日常的宣传和沟通,为此,我们发动社区内各国外籍人士组建多语种的志愿者队伍参与基层依法防疫工作,打破沟通壁垒,发挥语言优势,更快地帮助其他外籍居民了解和配合中国的防疫政策和相关法律,保障疫情防控工作质效。”江苏路街道华山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潘志歌告诉记者。
在长宁区,许多像贾柯木这样的“老外”志愿者活跃于各个社区,他们在向居家隔离对象讲解防疫措施之余,还将自己在中国的亲身经历写成文章或拍成视频发在社区媒体上,呼吁各国人士积极抗疫、正确抗疫。
此外,包括华山居民区在内的不少街道社区还充分发挥楼宇内居民互帮互助的力量,发动外籍住户与同楼层的居家隔离对象结对帮扶,及时分享经验、解答疑惑,确保他们在家安心隔离。
“疫情防控既需要法规约束,更离不开法治宣传,‘以外帮外’既能提高法宣效能,也能体现‘法治温度’。正是借助这份难得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才能快速在涉外居民之间搭起沟通桥梁,同时也通过他们向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的战‘疫’经验。”长宁区司法局局长张谢定说。
当好法律服务“店小二”
近日,“长宁法宣”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最新一期“依法防疫双语问答”,本期双语问答以境外人员入境为主题,用中英双语阐述了入境后拒不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
记者注意到,“依法防疫双语问答”从2月初便在“长宁法宣”上连续发布,至今已有21期,内容涵盖了隐瞒病情行为定罪、企业复工准备、来华人员填写健康申明卡、境外医疗病例医疗费用支付等方方面面。
据了解,“依法防疫双语问答”是长宁法宣办为解决中外居民实际法律需求,联手虹桥街道共同设计推出的,并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进行专业法律英语翻译,确保内容准确及时,如今,“双语问答”已经成为长宁区广受欢迎的依法防疫指南。
落实疫情防控要求,聚焦中外居民的法律服务需求,长宁区司法局在“三纵三横”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开启了线上无接触法律服务方式,通过整合优质法律资源,面向长宁区广大中外群众推出电子版双语防疫法律须知,捕捉疫情防控期间公众关心的系列法律问题,开发“依法战‘疫’十问十答”系列电子书,涵盖社区治理、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的防疫法律知识点,通过线上发布的方式向中外居民提供政策讲解、法治宣传等,当好法律服务“店小二”。
据悉,位于长宁虹桥街道的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拥有全国人大相关专家、立法点顾问单位和专家人才库等法律服务资源,同时,当地又整合了上海一中院、长宁区法宣办、长宁法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多家律师事务所等专业资源,共同组建“虹桥街道在线社区防疫法律专家团”,为21期双语问答提供权威的法律知识保障,并且还为社区在防疫过程中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提供在线解答,为疫情防控期间社区依法治理提供专业法律支撑。
“抗击疫情,法治同行,要打赢防控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法治是前提和基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无先例可循,只有打破固有思维,才能走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能被群众乐于接受的社会治理新路子。”长宁区司法局党委书记陆奇峰说,长宁区在防控涉外疫情过程中的做法可以为其它地区涉外社区的疫情防控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