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博天堂最新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0-06-27 10:10
分享到 打印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26日电(记者张晓龙)农历五月初五,常淑红早早起了床,来到瓦屋东头的灶房,和面、淘米,张罗起端午节当天最重要的吃食。灶房朝南开的窗外,平坦的麦田和草原连接着巍峨的东天山,山巅积雪依稀可见。

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一站。农民常淑红的家就在清代修建的巴里坤古城以东约15公里的石人子乡三十里馆子村。

“蒸饼,家家户户端午节都吃。”50岁的常淑红正把发好的白面擀成一张硕大的面饼,用毛刷在饼上涂抹清亮的菜籽油。

案板上有三只小盘,盛着红曲、姜黄和香豆子叶磨成的粉。像艺术家创作沙画似的,常淑红拈起一撮姜黄粉,在面饼上洒出一道明黄,又错落地添上一层豆绿和一抹朱红。原本白白嫩嫩的大面饼瞬间成了多彩的脸谱。

常淑红把面饼一点点卷起,又如同给姑娘盘头般,把长长的面卷盘成山形,放进被蒸得热腾腾的木蒸笼内,再用一张稍小的白皮面饼盖在“小山”上,这笼蒸饼就可以上锅蒸了。

巴里坤人另一样必不可少的端午美食是压糕。“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压糕都吃不上,更别提粽子了,根本没见过。第一次吃压糕是20多岁,觉得压糕就是我们这里的粽子。”常淑红口中的压糕又被称为黏糕,原料和粽子一样以糯米为主,佐以葡萄干、红枣、花生碎和芝麻粒。

压糕做法比较简单:糯米泡水后,和葡萄干、红枣一起加水上锅蒸。蒸熟后,再盛入大搪瓷盘,洒上花生碎、芝麻粒,用勺反复将糯米压瓷实。最后蒙上一层保鲜膜,用重物压在保鲜膜上,进一步为压糕定型。

“吃前用刀将压糕切成一个个小块,沾着白糖、红糖做的糖稀一起吃,和粽子口感差不多。”她说。

长期研究巴里坤民俗文化的侯光富介绍,巴里坤人端午节吃蒸饼、压糕的由来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这些传统历史悠久。“其实,巴里坤人还有过很多富有仪式感的端午习俗,比如端午节当天在家门口插杨柳枝,大人从药铺买回香草,绣成香袋戴在小孩子的脖颈上。”

“没有菖蒲,就找来鲜嫩的柳条替代,缺少苇叶,索性直接烹制粽子的馅料。尽管身在边疆,一代代巴里坤人仍然在朴素地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侯光富说,随着巴里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与感情会不断加深。

2016年,东天山脚下的边境县、高寒县、易灾县巴里坤,摘掉了“贫困帽”。那一年,常淑红和丈夫流转土地,增加小麦种植面积,承包集体土地种植大果沙棘,还吸纳了许多少数民族村民加入特色林果种植、牛羊养殖队伍。短短几年,她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像馍馍店里常年售卖的蒸饼一样,如今粽子在巴里坤已是司空见惯。常淑红在乡里举办的“包粽子大比武”中还得过头奖,但她还是更是喜欢在端午节和家人一起做蒸饼、吃压糕,她说:“这里头有老日子的滋味,有新日子的盼头。”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