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博天堂最新

江西法治赋能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18 16:21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辉

  初秋时节,“共和国摇篮”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荷花摇曳、古樟飘香,呈现出一幅人水和谐、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因蕴含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洁源村取“洁白的致富资源”寓意而得名。多年前,该村曾是省级贫困村,用当地老人的话说,村里的道路“下雨一团糟、天晴一把刀”。

  如今,洁源村处处路宽道平、绿树成荫,破旧的土坯房变成了别致的小洋楼,房前屋后建起了观景荷塘和休闲广场,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贫困村,今朝换新颜。洁源村只是江西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实现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蝶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江西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作为法治乡村建设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创建工作与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相结合,以法治赋能乡村振兴,先后涌现出以“拥红抱绿”洁源村、“尊法宣誓第一村”古田村、“红军标语博物馆”东山村等为代表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7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22个。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司法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2024年法治乡村基层行”采访团一行走进赣鄱大地,近距离感受江西法治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崭新风貌。

  “法治之光”耀沃野

  “宗族祠堂”变身“法治讲堂”“红色 普法”宣传标语抬眼可见……采访第一站,记者走进乐安县湖坪乡东山村,一股浓郁的法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江西首个红军标语博物馆便坐落于此,馆内珍藏的数千条红军标语和漫画,真实再现了当年红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革命历程。

  重温红色印记,汲取奋进力量。东山村传承红色基因,探索“红色文化 社会治理”机制,整合红军标语博物馆、家风家训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经常性开展诵读红色故事、“典”亮法治之光等活动,让法治精神扎根乡村沃土、深植群众心中。

  “东山村辖6个自然村、10个村小组,全村602户2366人均为王姓。”东山村党支部书记王福清说,过去,该村社情民意复杂,宗族观念较强,矛盾纠纷频发,村民动不动就“拳脚相向”。

  乐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若旻告诉记者,为扭转村民“不信道理信拳头”的思想观念,东山村党支部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围绕“党建 法通村”,选聘党员干部担任“特邀法官”,同时打造“民警说法时间”“三老理事会”等调解品牌,培育“法律明白人”,通过“禾场话事会”等将村头巷尾的矛盾纠纷化于萌芽之中。

  “法治之光”耀沃野,田畴阡陌话平安。如今,东山村信法、懂法、用法的人多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三治融合”谱新篇

  从井冈山新城区出发,沿着高速行驶近40公里,经过一段蜿蜒而上的山间公路,便来到了群山环绕的古田村。

  红色的经典故事、优美的自然风光、传奇的石刻碑帖、淳朴的农家风俗、深厚的人文底蕴,让这里的红色产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护航。”井冈山市副市长谢飞跃告诉记者,古田村以自治为核心、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基础,打造“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同时借助毗邻茅坪八角楼、会师广场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村里建造尊法宣誓广场,充分挖掘革命先烈等红色名人事迹,让古田村成为没有围墙的“红色学院”和普法教育基地。

  “以往这个时候,每次吃完晚饭出去散步,村里到处都是秸秆焚烧产生的浓浓烟雾。”古田村“法律明白人”高李深有感触,这几年,通过村干部和“法律明白人”深入田间地头的普法宣传,村民的观念已从“烧了对土地好”过渡到“秸秆焚烧不仅污染空气还违法”的转变。

  开设一个法治宣传栏、建设一所法治学堂、设置一个“法律明白人”服务岗、做好一张网格图、配备一名法律顾问、组建一支法治志愿者队伍……通过“六个一”建设,古田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离开古田村,沿着罗霄山脉一路盘旋前行,采访团来到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遂川县枚江镇邵溪村。

  走进村子,记者被这里的“美”所吸引。这份美,不仅是错落有致的房屋和干净整洁的村道,还有“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宣传营造的浓厚法治氛围,也有“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带来的文明之风,以及心存隔阂的村民从“老罗调解室”出来后的握手言和……

  在邵溪村,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调解阿公”,他就是年近八旬的“土律师”罗圣柳。平时,村民遇到兄弟阋墙、妯娌拌嘴、邻里争利等纠纷,都爱找老罗。他总是不厌其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知于法,充当群众身边的“和事佬”。

  “互联网 法治文化”是邵溪村法治乡村建设的一大亮点。记者看到,农户房前屋后及休闲广场等处,都张贴了普法二维码,方便村民随时随地学法。

  傍晚时分,秋风阵阵,邵溪村沿河法治宣传小路及民法典宣传长廊前,村民们三三两两聚集。“打开手机扫一扫,就可学习民法典,每次都有新收获。”年近70岁的“法律明白人”王连香说。“法治文化墙”不仅扮靓了新农村,还成为村民“无声”的法律老师以及纠正不良行为的“警示墙”。

  乡村治,则百姓乐、天下安。遂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顺根说,近年来,邵溪村坚持党建引领,打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不仅美化了村庄的整体环境,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大大提升。

  “有法帮你”上云端

  晴空万里卷云游,水墨丹青入画来。

  记者随采访团来到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时,一场以“红色法治与乡村振兴同行”为主题的网络直播正在潭头村敦睦堂进行。

  “没有捕捞许可证,不能在县域天然河域内从事捕捞活动,更不能使用地笼、小密网(三层刺网)等非法网具进行捕捞……”面对摄像头,于都县农业农村局综合执法四中队中队长李季明用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讲解非法捕捞的危害,劝导大家莫让“渔网”触“法网”。

  为回应群众期盼,拓展“有法帮你”宽度,潭头村打破传统普法模式的局限性,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实现从单纯依靠“线下”普法到“线下 线上”普法齐发力,从“单一化”普法到“多元化”普法,从“灌输式”普法到“互动式”普法的转变。

  凝聚法治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曾经的潭头村,有着“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的说法。现在走进潭头村,看到的是宽阔的大路、整齐的大棚,居民区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绿树掩映,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

  相邻百余里、同处红军长征出发地的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则通过打造数字乡村治理平台,研发“有法帮你”点单服务以及事件上报、积分管理等互动模块,将不同领域的数据聚集融合,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包括反映诉求、法律咨询、办事申请等在内的“指尖上的服务”。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洁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欧阳远征说,依托高新科技的“加持”和法治建设的“引擎”,洁源村走出了一条同心同力同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