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司法部纪检监察组-博天堂最新

美国被曝通过丹麦窃听盟国高官 欧洲多名政要表示不可接受
窃听风暴
发布时间:2021-06-09 21:43:00 【字体: 】

 

  当地时间5月31日,法德联合部长级视频会议举行,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丹麦情报部门对盟国领导人进行监听的做法不可接受,法德要求美国和丹麦就此作出解释。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图表:美再被曝光监听盟友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美国再次陷入“窃听风暴”。5月30日,丹麦国家广播公司爆出,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同丹麦情报部门的合作关系,监听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欧洲盟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一时间,欧盟哗然。

  作为全球公认的头号窃密大国,美国的窃听丑闻已被多次曝光,却依然我行我素,一面布下“窃听之网”,监听对手、盟友甚至本国公民,一面又以所谓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为由,大肆排挤打压别国企业。此次曝光的窃听事件,不过是让“美式双标”的虚伪面目和霸权本质再次暴露无遗。

  美国被曝利用丹麦情报部门监听盟国领导人,多名欧洲政要表示此举“不可接受”

  丹麦国家广播公司报道称,他们与瑞典、挪威、德国和法国媒体合作,经过长达数月的调查走访,多次与9位可以接触到丹麦国防情报局机密信息的消息人士会面后,大体还原了一份在2015年5月就已完成、却被丹麦国防情报局秘密隐藏的调查报告——“邓哈默行动”报告。

  这份报告显示,在2012年至2014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丹麦的海底互联网电缆登陆点获取数据,秘密监听、监视德国、法国、挪威、瑞典、荷兰等国政要的电话和短信交谈内容。其中,作为欧洲“领头羊”的德国是遭受窃听的重灾区,总理默克尔、时任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时任反对党领袖施泰因布吕克都在美国的窃听列表之中。

  消息一出,国际舆论哗然。当事国对丹麦的做法表示不满,更对美国的做法感到愤怒。法国总统马克龙要求美国和丹麦就监听事件作出解释,称“这在盟国之间是不可接受的,在欧盟间更是如此”;默克尔则表示,“德方希望美方作出澄清的态度没有变,并相信盟友会基于彼此之间的信任作出解释”。

  瑞典国防大臣胡尔特奎斯特表示,瑞典无法接受亲密盟友之间这种监听行为,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挪威首相索尔贝格对挪威国家广播电台说,如果媒体爆料属实,美国和丹麦这样的盟友对挪威实施监听是毫无理由和无法接受的,这将在盟友间制造不信任。

  丹麦地处北欧咽喉要道,南与德国接壤,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在美国的帮助下,丹麦境内建立了多个连接荷兰、英国、挪威、瑞典、德国的海底互联网电缆关键登陆站点。丹麦国防情报局曾向美国提供哥本哈根附近一个特殊站点的访问权限,美国借此可以监控海底光缆传输的信息。

  据报道,美国利用盟友监听盟友,监听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截获手机短信和电话内容,还获取互联网搜索内容和聊天信息等。丹麦媒体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丹麦国防情报局,可自由获取包括丹麦公民隐私信息在内的互联网原始数据。美国还曾对丹麦政府以及欧洲防务承包商展开间谍活动,获取相关国家战机采购计划的信息。

  “美国的无礼行径破坏的是西方价值观的基础。”6月4日,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络客户端就此事发表评论,“它让欧美文明从此变成了世界的一个笑话。”

  然而,面对盟友的“讨说法”,美国却持续“离线”,没有作出任何解释,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国家情报局则拒绝对监听事件置评。

  从“棱镜门”到“维基揭秘”再到这次新丑闻,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监听之门从未打算关闭

  事实上,作为名副其实的“窃听帝国”,美国监听盟友早已不是新鲜事。2013年,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代号为“棱镜”的全球秘密监听项目,引发轩然大波。斯诺登披露,美国不仅对俄罗斯、中国等进行窃听,还对盟国暗下黑手,默克尔的手机也在监听范围内。

  之后,“维基揭秘”网站又在2015年爆料,从上世纪90年代起,德国经济、财政和农业等部门就进入了美国的监听范围。2006年至2012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法国总统、多名部长、法国驻美国大使等政界要员进行监听,其中包括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3任法国总统,以获取施政纲领、对外政策等情报。

  多年来,无论是美国的对手还是盟友,领导人还是普通民众,美国都肆无忌惮地搞监听与网络监控:据欧洲媒体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大规模监听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电话通话,数量多达千万次;“维基揭秘”2017年披露,美国中情局拥有强大的黑客攻击能力,秘密侵入了手机、电脑乃至智能电视等众多智能设备,其中三星电视被攻击后变为可用来录音的窃听器……

  从“棱镜门”到“维基揭秘”再到眼下这桩新“窃听门”,每次丑闻一出,世界舆论汹涌,政客们纷纷谴责,要求美方给说法;为了平息风波,美方会口头“配合”,私底下阳奉阴违。喧闹一时的“棱镜门”事件,以美国承诺未来不再监听德国政要的通信设备告终。然而,从此次丹麦媒体透露的情况看,美国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对默克尔等欧洲盟国政要进行监听。换言之,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监听之门从未打算关闭。

  而冒死揭露真相者,则会遭到美国疯狂的打击报复。2012年,阿桑奇被迫寻求厄瓜多尔政治庇护,并在该国驻英使馆隐居7年,后被伦敦警方逮捕,目前面临被美政府引渡审判的危险。而斯诺登已获得俄罗斯的避难许可,在俄罗斯居住多年,至今无法返回美国。

  近年来,美国在网络窃听监控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据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博天堂开户网址官网数据,2018年美国情报总经费高达80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近30%。窃密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包括利用模拟手机基站信号接入手机盗取数据,操控手机应用程序、侵入云服务器,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窃密,在美国近100所驻外使领馆内安装监听设备对驻在国进行窃密等等。

  肆无忌惮的窃听行为背后,是美国所谓的外国情报监视法案与“秘密法庭”

  美国情报部门何以如此胆大?屡屡曝光的窃听盟友行为的背后,是来自美国司法的支持——《外国情报监视法案》,以及所谓的“秘密法庭”——外国情报监视法庭。

  1978年,因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水门事件”的曝光,为了防止总统和行政部门滥用权力任意监听,《外国情报监视法案》诞生,外国情报监视法庭成立。该法案要求政府须先行获得法院许可令才能进行电子监视,宗旨是平衡国家安全需要以及公民权利,使身处美国领土的民众免于被恣意监视。

  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任命的11名法官组成,负责审批美国执法与情报机构提交的监视及搜查许可。对于美国政府和情报部门来说,该法庭的权力可以与美国最高法院相提并论。

  “与美国其他法院相比,外国情报监视法庭一个显著特殊性在于程序属于单方面进行,当局申请的监视对象没有机会在法庭为自己辩护,多数监听判令都由一名法官单独签署,判决结果不对外公开。”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表示。

  讽刺的是,在保密条例的庇护下,打着“防止政府滥用权力”旗号的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监督权力逐渐无限扩大。

  “9·11事件”后,对政府的监视权力的约束开始瓦解。20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外国情报监视法修正法案,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只要认为自己合理地相信监视对象是处于非美国领土的外国人,以及此次监视涉及外国情报资讯,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监视。

  “《外国情报监视法案》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内外有别’,涉及美国人时,要求情报机关谨慎使用技术侦查措施,遵循严格的目标确定原则,制定和采用严格的最低限度规程,以及向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申请令状并接受监督;而一旦对象换成非美国人,条件与程序都变得相当简便,甚至无需事先得到司法令状的批准。”左晓栋说。

  有曾进入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法官向美媒透露,所有保护法官独立性的规则在那里都没有用。而在美国科学家联合会保密专家阿福特古德看来,外国情报监视法庭则是“与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一切对法律和法庭定义完全不同的地方”。

  6月2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题为《美国秘密法庭对公众隐瞒了什么?》的评论文章,指出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不必要的”保密条例,不仅违宪,而且对该法庭本身、情报机构和美国公众都是“有害的”。

  文章写道,外国情报监视法庭“毫无根据的秘密”使公众对政府监控的辩论陷入困境,因为这意味着监督权力可以无形地增长,很容易脱离赋予其合法性的民主共识;这种“不必要的保密”也破坏了公众对该法庭的信心,人们会对法庭和法庭批准的监视持怀疑态度。

  劣迹斑斑的美国,却以“安全卫士”自居,以所谓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为由,大肆排挤打压别国企业

  “美国监听盟友的信息再次爆出,应该说大家一点也不感觉到惊讶。美国一直通过情报的方式,来试图维护本国的所谓的国家利益。通过监听盟友,使美国不管在安全还是经济等各个方面,都能掌握更多的优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表示,美国在情报这方面的执迷,反映出的是美国希望在各个层面都掌握绝对的优势,巩固自己的全球霸权。

  美国的监控触角无处不在,谷歌等科技巨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斯诺登曝光的一份文档显示,在《外国情报监视法案》的框架下,谷歌等企业向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了大量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成为“棱镜”分析处理的原材料。

  资料显示,“棱镜”要求美国微软、谷歌、脸书、雅虎、苹果、paltalk、aol、skype、youtube等至少9家主要互联网公司为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数据,包括电子邮件、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和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等互联网用户的通信信息。数据通过这些公司的服务器以电子方式传输给美国政府,有时一些公司的服务器还会建立独立的安全入口,便于情报机关调取信息。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一方面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肆无忌惮监控全世界,一方面却贼喊捉贼,打着“清洁网络”的旗号,声称要维护网络安全。

  2020年6月,美国一些政客借口所谓“国家安全”“数据安全”,四处游说兜售其名为“清洁网络”的计划,声称要通过排除“不受信任的中国供应商”来促进隐私和数据安全,并不断大力游说甚至胁迫其他国家加入所谓的“清洁网络联盟”,合伙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

  “若论数据安全威胁,谁敌得过劣迹斑斑的美国?”左晓栋一针见血地表示。

  凭借美国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主导权,美国在网络空间拥有了绝对的监听优势。然而,近年来中国通信企业的崛起使美国的利益受到挑战,华为、中兴、抖音、微信等非美国企业是其产业链中的“异己”。

  “如果美国国家安全局想通过修改路由器或交换机来进行监听,一家中国公司不会与其合作,美国颠覆和渗透目标网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其结果将是,华为等中国企业的设备在全球电信网络中部署得越多,美国‘收集一切信息’就越难。”左晓栋说。

  事实已经再明显不过了:所谓的“清洁网络”,不过是一场滥用国家力量,肆意打压遏制他国企业的闹剧。造谣诽谤必将受人唾弃,而美方对自身种种劣迹不但没有任何解释,反而无端抹黑他国,更让“美式双标”之虚伪和霸道昭然若揭。(本报记者 李云舒 柴雅欣)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杨翠婷)
网站地图